新聞資訊
熱門推薦
- 無錫玨佳獵頭專項服務儲能電池回收技術人才,環保企業合作激增
- 無錫鈣鈦礦光伏技術人才需求上漲,綠色能源獵頭服務升溫
- 無錫玨佳獵頭深耕光伏銀漿替代技術賽道,新能源企業交付率94%
- 無錫光伏銀漿替代技術人才需求升溫,新能源企業缺口超6500人?
- 無錫玨佳獵頭聯合儲能企業開展環保人才測評,定向輸送骨干
- 儲能電池回收技術成熟,無錫新能源環保技術人才需求升溫
- 無錫玨佳獵頭深耕工業廢水處理賽道,環保企業人才交付率93%
- 無錫工業廢水資源化技術人才需求升溫,環保企業缺口超6000人?
- 無錫玨佳獵頭聯合光伏企業開展人才測評,定向輸送技術骨干
咨詢熱線 400-8325-007
熱門標簽
2024年半導體行業人才從緊缺到過剩
2024年半導體專業應屆研究生拿到的offer不到1/3。
就在剛剛過去的兩三年間,半導體專業應屆研究生炙手可熱,一人難求。2021年,我專門去了一趟天津大學微電子學院,國內芯片公司紛紛聚集,研二的學生都開始被預定。
于是,各種文章和觀點鋪天蓋地而來,大談國內半導體人才缺口多大,國內很多高校新開半導體專業,設立集成電路學院,大舉擴招。
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過,人才的需求是隨著企業的發展而產生的,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空間巨大,但這個過程也很長,人才的需求是持續而長期的。過去幾年對半導體人才井噴式的需求是一個假象,人才的成長,人才的消化,跟半導體公司的成長是一樣,需要一個過程。
一直想寫一篇文章呼吁,不是所有的大學都適合開辦半導體專業的,半導體產業的競爭是精英的競爭,如果不能招收到和培養出精英的人才,就要好好考慮要不要設立半導體專業。
越往后面,半導體專業的招聘一定是聚集在一些985高校和少數幾個有專業積累的211大學。
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論?從幾個方面給大家做個分析:
1、國內芯片公司招聘首選的是清北復交,射頻方向是東南大學。
說明芯片公司都想爭取人才高地,芯片公司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。
2、國內芯片公司招聘在專業上并沒有那么限定。
做芯片,不一定受限于半導體專業。微電子和集成電路專業固然很好,但是計算機專業、通訊工程專業、電子信息專業,甚至自動化專業都可以從事芯片設計。從結果來看,沒有數據表明微電子和集成電路專業比其他專業更有優勢,最后還是看人。
3、國內芯片公司招聘需求最多的是軟件人才。
芯片是硬件,是硬科技。除了模擬和射頻不需要軟件,數字芯片需要大量的軟件人才。越大的數字芯片,軟件人才比芯片硬件人才要多得多。在一些處理器芯片公司,軟件人才是芯片硬件人才的好幾倍。這些軟件專業跟半導體專業關聯不大。
4、國內芯片公司越往高端走,越會發現瓶頸不在硬件,而是軟件。
除了AI和GPU這種算力芯片,大部分芯片性能都是過剩的,手機和電腦芯片也是如此。芯片硬件是個載體,性能的發揮需要軟件的配合。一些芯片公司軟件不行,只能靠硬件性能來支撐。
5、芯片行業是個贏者通吃的行業
今天來看,國內有幾千家芯片設計公司,上百家晶圓制造廠,幾百家封測廠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80%的公司會消失,人才會聚集,沒有競爭力的人才會被淘汰。這個過程正在發生,這個時間也許會持續5~10年。社會上的半導體人才正在逐漸釋放,將跟高校應屆畢業生爭搶就業機會。
6、國內芯片公司缺的是有經驗的高端芯片人才
一方面是為了培養人才,另一方面是為了篩選和優化人才,國內芯片公司才會去高校招聘應屆畢業生。如果是為了做出芯片,為了加快研發進度,那一定是從社會上去挖人。
我加入了幾個半導體招聘群,從現在各個HR的招聘信息和要求來看,3年芯片設計研發工作經驗是起步,5年工作經驗是優選。找10年芯片研發工作經驗的,要么是找團隊帶頭人,要么是遇到了技術瓶頸,急需突破。
5年工作經驗的芯片研發人才,是性價比最高的。做芯片,3年是起步,5年是骨干,10年是專家。
國內芯片公司缺的是有經驗的高端芯片人才,我跟研發開玩笑說,以前聽說飛行員是用金子做的,培養一個合格的飛行員代價很高;現在發現芯片研發人才是銀子做的,培養一個芯片人才的代價也很高。
做芯片,不是理論,是工程。理論和工程實踐有差距,任何細小的差距可能導致芯片流片不成功。尤其是射頻芯片,初學的工程師經常會說,一看就懂,一做就懵。這也是很多芯片公司喜歡高薪挖人的原因,只要挖對人,再高的薪水都是便宜的。時間成本,流片費用,市場機會,這些成本加起來遠遠高于薪水。
從2024年開始,未來幾年國內半導體人才將從短缺走向過剩,但優秀的人才會一直短缺。
免責申明:本文轉自互聯網平臺,不作為任何商業用途,僅作信息分享。如若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

